中国流动科技馆嘉荫站巡展工作于2014年3月19日启动。嘉荫县是黑龙江省边贸口岸,素有“恐龙之乡”、“黄金之乡”之美誉。流动科技馆的到来,为这座人口8.1万(其中县城人口3万人)的边陲小城增添了活力与生机。嘉荫站巡展历时两个月,按照“全覆盖、系列化、可持续”的要求,怀着对科普事业的热爱和对欠发达地区的关爱之心,在中国科协、中国科技馆、黑龙江省科协、省财政的大力支持、帮助下,嘉荫县政府各部门和黑龙江省科技馆的积极协作、精心组织下,共有近四万嘉荫公众走进流动科技馆体验科学魅力,在嘉荫县掀起了学科学、爱科学的浪潮,科普工作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蓬勃发展和活跃,取得了显著的活动效果和良好的社会反响。主要做法如下:
一、政府部门高度重视 积极沟通加强协作
嘉荫县委、县政府对流动科技馆非常欢迎,对此次巡展高度重视,积极协调各部门多次召开协调会,与黑龙江省科技馆协作制定巡展工作方案和应急预案,对嘉荫站活动进行周密部署,责成县宣传部、县科协、县公安局、县文体中心负责巡展活动的宣传、参观组织、安全保卫、展品维护等工作,尤其在安全保障和参观组织工作上,特别安排2名安保人员在流动科技馆治安执勤,保障公众在流动科技馆安全有序参观,黑龙江省科技馆3名专业巡展人员结合前四站的巡展工作经验负责嘉荫站流动科技馆的讲解服务、展品维护、活动开展等工作。
二、参观组织针对性强 科学普及全民覆盖
在公众组织参观上,嘉荫县科协针对不同的参观群体,制定了不同的参观方案,进行了统一、周密的安排,制定参观时间安排表,周一至周六每天的上、下午分别接待中小学生和社会群体参观。专门安排2名教师与巡展人员一同开展组织参观工作,保证了良好的参观秩序和展出效果。
1、启用校车接送,确保全县在校生全覆盖
嘉荫县教育部门十分重视和珍惜这次对中小学生十分有益的学习机会,组织动员全县的中小学生参观流动科技馆。针对偏远地区乡村学生的路途较远、参观不便的特殊情况,嘉荫县教育部门组织56台校车用于接送农村学生,并为他们提供午餐,使他们能有较充足的时间充分吸纳、学习科学知识,感受流动科技馆的魅力。展览期间,累计出校车80次,运送学生3000人次,使流动科技馆的学生覆盖面达到100%,让嘉荫县的每一名学生都享受到科技馆这种新型的科技教育形式。
2、广泛覆盖各类人群,嘉荫各界共享科普成果
针对各界群体,县科协分批组织包括机关企事业单位人员、驻嘉边防武警战士、俄罗斯企业工作人员、社区居民、农村群众等十大受众群体参观流动科技馆。嘉荫县社会各界群众对流动科技馆显示出极大的参观热情,流动科技馆的神奇魅力在嘉荫县掀起了全民学习科学、讨论科学的热潮,有效地促进嘉荫县群众学习掌握科学知识,提高自身科学素质。
三、开发活动强化效果 加强管理提升服务
针对此次巡展活动,利用流动科技馆的展品和黑龙江省科技馆成功的展览教育活动案例和经验,巡展人员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科普活动,增强了青少年及公众对科学知识的互动性和参与性,使巡展工作取得实效。
1、巡展人员积极研发活动方案,延伸拓展了《小球旅行记》、《机器人——人类的朋友》展览教育活动,定期组织参观公众开展活动共40期。趣味性强的互动活动和妙趣横生的实验表演吸引了近2000名公众参与其中,在寓教于乐的方式中掌握知识,探索科学,开拓视野,极大地调动了广大青少年对科学知识的兴趣与渴望,使巡展效果得到放大和增强。
2、开展“科学在我身边”有奖知识竞答活动,在巡展人员的组织下,中小学生积极参与问答活动,答对公众还获得了黑龙江省科技馆提供的纪念品。通过活动引导他们带着问题在展品中探究科学现象、发掘科学奥秘,使他们在科学体验中能更好地对展品中蕴涵的科学知识进行有效的学习和掌握,大大的提高了展览效果。
3、巡展人员加强对展品的日常管理和维护力度,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使展品完好率保持在98%以上,保证了展品的参观效果。同时对参观团体和时间进行科学合理的安排和调整,使参观流程紧凑而有序,极大提高了学生们的参观热情和参观效率,提高了为基层群众进行科普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4、媒体跟踪宣传报道 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活动前夕,嘉荫县宣传部门利用电视、广播等新闻传媒手段,宣传本次巡展活动的目的、意义和作用,让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了解流动科技馆,鼓励广大科技工作者以此次活动为契机,全面提升四大重点人群的科学素质;印发了以流动科技馆相关知识为主要内容的宣传单2万份,全部下发到广大市民手中。在大力宣传下,广大群众提高了对流动科技馆的重视程度,参与意识空前高涨。活动期间,嘉荫县录制了巡展视频在当地电视台进行播放,东北网、嘉荫政府官网、新浪伊春、伊春新闻网、新华网等网站以及微博等新型新闻媒体,对活动进行了广泛的报道和讨论,嘉荫县电视台新闻频道跟踪报道了参观情况,吸引了更多的社会公众、青少年参与到活动中来,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