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春风吹散寒流,冰雪渐渐消融,北国大地吐露出新的生机,播撒着新的希望,黑龙江省疫情防控的春天也即将到来。在省直机关工委的部署下,黑龙江省科技馆积极响应省科协号召,牢记使命,扛起责任、经受考验,组织党员干部下沉一线,冲锋在前,坚守到底,于近日结束了为期26天的下沉工作,疫情防控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充分发挥了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圆满完成组织交给我们的工作任务。
此次战“疫”中,黑龙江省科技馆的党员干部们亮出共产党员的光荣身份,争当志愿者,第一时间下沉基层,和疫情防控战斗中无数抗“疫”群英们一起,参与社区疫情防控,守住防控阵地,共筑社区坚固堡垒。平时他们是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的科普使者,为公众普及科学知识;危难时刻,他们就是科学防疫、保家卫民的抗“疫”排头兵。这些党员干部是科技馆的一面面光彩的旗帜,他们身上闪烁着平凡而耀眼的光芒,让知晓他们的人无不感受到新时代党员的榜样力量。
关键时刻,亮出党员身份冲向前
疫情面前,是检验党员政治品格时候,是彰显现党员担当作为的时候,是体现党性意识觉悟的时候。面对严峻疫情和组织召唤,科技馆党员干部纷纷挺身而出,身先士卒,不惧险阻,“疫情就是命令,我是党员我在线”,科技馆11名党员干部没有更多的豪言壮语,只是亮出党员的身份后,迅疾加入了“战斗”。
他们当中有馆里的部门负责人、中层干部,也有普通的党员。展览教育部部长张敏:“身为一名共产党员,入党誓词言犹在耳,我一直想为抗击疫情做点什么。当省直机关工委要求党员下沉社区的命令下达,我第一时间报名参加,虽然不能奔赴抗疫一线,但守好社区大门一样重要!”“这个时候是党和人民最需要我们的时候,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是我入党时的誓言,我不会忘记!”就是这份初心和担当让她无悔坚持13天67个小时,还曾创下一天坚持在岗10个小时的记录,让她从上岗到最终完成任务,没有丝毫怨言,一直坚守到底,用实际行动为下沉社区疫情防控工作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后勤保障部副部长赵国翔在平日里立足岗位,恪尽职守,是馆里年轻干部中爱岗敬业的表率,多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和“优秀共产党员”。当他听到疫情号令后,依然义无反顾地再次冲锋在前,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他听从社区安排,在与确诊患者密切接触者封闭单元、封闭式养老机构和老旧小区合围封闭区域值守、服务,不仅出入人员较多,而且管理起来有难度,但他说“风险总得有人担,党员就是要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遮风挡雨!”在辛苦的社区工作中,赵国翔还积极参加省科协机关党委组织的抗击新冠肺炎无偿献血活动,又以爱心献血的方式支援抗“疫”前线。献血后,他并没有休息,也没有告知社区,而是瞒着大伙儿继续到岗,战斗力满格地再次投入战斗。有人劝他别这么做,对此他全然没有任何顾虑,我的身体好,献点血不算什么,没大碍!他以热血的温度温暖着这个疫情的冬天,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普通共产党员的广阔胸怀,感受到共产党员的舍身忘我的奉献精神,让人为之动容。
影院部的球幕影院放映员高坚也是第一时间向组织报名下沉社区。平凡岗位上脚踏实地工作的他,在关键时刻没有松懈,勇敢做出抉择,无畏启程。他认为,作为党和人民的一块砖,个人力量虽小,却能聚沙成塔,我应该积极履行党员义务,希望能为抗击疫情贡献一份力量,以自己的微薄之力和大家一道早日战胜疫情。每天他总是早早到达工作地点,业主摸排、重点人群管控、小区人口及车辆出入登记、劝返非本小区人员、张贴告示、悬挂横幅、清洁消毒楼道……一整天忙下来,浑身都是汗水。他积极宣传科普战“疫”,为居民发放省科协编印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防护60问》和防疫宣传单共2800份,主动向居民讲解防疫知识,宣传如何做好防护措施,成为小区里一本行走的“科普手册”。
这就是我们的党员干部,因为是党员,他们亮出身份,冲锋向前;因为是党员,他们义不容辞,主动请缨;因为是党员,所以凝心聚力、奋勇作战;因为是党员,所以他们敢直面风险,却毫不畏惧,守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在二十余天的坚守中,他们用实际行动共同描摹出一副可亲可敬的画像,他的名字叫共产党员。
以扎实过硬的工作作风,守护保卫人民健康
疫情面前,党员先行,这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而是实实在在的行动。“昨日站岗为国家,今日站岗为人民”的退伍军人老党员姚盛年,危难时刻再出列,永葆军人本色。他勇挑重担,从上岗就承担了最艰苦的夜间工作,在严寒中的冬夜里,无论什么天气下,他一直是连续不间断地工作7个小时,每晚回到家,手脚都冻得冰凉又红肿,但他说:“只要能守护好老百姓的安全健康,为党和人民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我心里暖和!”他经常简单地吃几口工作餐,便继续工作。他的辛勤值守,守住了居民的健康关,得到了社区和居民的高度赞扬。
“担心自己不是正式党员、没有资格参加下沉”的科技辅导员汪荣顺上岗后,尽职尽责地投入到疫情防控工作中。在值守封闭单元时,看守单元门,防止居民外出,同时协助社区物业完成对进出小区的人员进行登记,询问,测温等工作;在小区卡点执勤时,早高峰的拥堵形成较大工作量,他和社区人员耐心解释、疏导,帮助居民扫码注册。几天后,通行效率大大提高。他说:“抗‘疫’已经到了最吃劲儿的时候,在这紧要关头,大家要互相理解,互相尊重,唯有同舟共济才能战胜困难,我们要站好每一班岗,守住每一道门,才能迎来阳光。”
后勤保障部党员王仁杰,在维修岗位上数年如一日、兢兢业业工作。在接到党员下沉社区通知后,第一时间报名。他所在的南棵绿荫小区里有一个封闭式敬老院,他就被安排在敬老院楼道口值守,保卫这些老年易感人群。“大爷,出去可能感冒,再说外面可能有病毒”“您老安心待在这里,有什么需要,我联系外面工作人员,都会帮您买来”,他不但要守住大门口,保证没有人随意出入,还要及时了解老人们的需求,保证他们的正常生活。他时刻关注着老人们的身体健康,叮嘱大家带口罩、注意身体、进出小心路滑,热心帮助老人们,慢慢地他和大爷大娘们打成一片,他说:“我的这份工作不难,但要够细心、有耐心、有爱心,把这些老人看成自己家的爷爷奶奶来对待。”没错,做好群众工作,就是要多用心,才能得民心。
以必胜的信心接过抗击疫情的“接力棒”
在全社会勠力同心、坚持不懈的努力下,我省的疫情防控形势疫情形势逐渐好转,但越是接近胜利越不能掉以轻心。在省科协发动第二批党员干部继续下沉社区参加志愿服务后,我馆第二批党员干部严阵以待,不动摇、不松劲、不懈怠,郑重接过第一批的防控责任“接力棒”,他们誓要坚守到底,迎接最终胜利的曙光。
科技馆办公室副主任王伟早在二月份就主动报名参加第一批党员干部下沉社区。他服从社区防控工作安排,他随即在三月初下沉到社区,继续守住疫情决胜的关卡,再接再厉,坚持到底,为坚决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做好最后的坚守。他所在的卡点情况比较复杂,这个小区属于老旧小区,人员结构复杂,老年人居多;小区毗邻道外灯饰市场,仓库较多,来往取货人员频繁。登记进出人数最多达到500次左右,为了保证疫情防控工作高质量完成,他始终坚持“不漏一人”的原则进行登记测温等工作,但是频繁的登记测温会让部分居民心中存在焦急、烦躁心理,难免会在言语及态度上有负面情绪,每当遇到这种情况,他都会稳定情绪耐心劝导,用他的一言一行温暖着小区居民,帮助他们坚定共同战胜疫情的信心。
小区内有一位83岁的独居老大娘,王伟主动帮助老人代买配送生活必需品,用自己的手机帮助老人同他女儿视频聊天。一来二去老大娘一家也把他当成了“知心人”,给他们送去了热水和暖贴,让他们备受感动和鼓舞!
科技馆培训实验部辅导教师魏宏艳接过抗击疫情的“接力棒”,接替了张敏在理东社区体育街的卡点。她是科技馆下沉党员干部中唯一一个没有在就近社区服务的党员。当她了解到这个社区工作强度大、时间长、距家较远等情况后,她表示“疫情还未结束,‘战斗’就要延续,我能克服困难,请领导放心,保证完成任务!”她每天8点前就早早到岗。她耐心、细致,服务辖区居民这项工作干得得心应手。除了测体温、做记录,嘱咐大家扫码等常规工作,她还会面对居民各种各样的求助和问题,她总能将心比心、设身处地地为大家着想,妥善解决。每当遇到不配合登记的居民,她总能充分发挥作为科普辅导教师的专长,耐心劝导,普及新冠病毒的危害和相关防疫知识,缓解居民对限制自由出入的抵触情绪。几天下来,她因办事效率快、态度好、又有耐心,总有居民边登记、边夸赞她。每当这时,她总是微笑着说:“为大家服务,这都是我们应该做的!”话语虽朴实,但微笑的背后是党员用身躯为群众筑起阻隔病毒的坚固堡垒,是心系群众、为民服务的公仆情怀。
驻守一线展芳华,女党员绽放巾帼力量。
张敏、于晶、邵芳、魏宏艳、刘晓蕾,科技馆此次下沉社区的五名女党员投身志愿服务,只是疫情压力下下沉党员全力参与疫情防控工作的一个小小缩影。生活中,她们是母亲,是妻子,是女儿;工作中,她们巾帼不让须眉,是英勇的“娘子军”,是奋战在前的战士,以“牺牲小我”的精神,在城市社区疫情防控中,撑起“半边天”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有着15年党龄的展品研发部副部长邵芳会带着“金嗓子喉宝”上岗,每天面对执勤期间出入的上百台车辆、几百余人,说着重复的话语,还可能面对无处不在的病毒。但她时刻铭记党员身份,不在乎这些危险和困难。她总是自我调侃:“我每天都在保安、测温员、登记员、快递员、送货员的角色中随机切换”,她发自肺腑的还是“这是我应该做的!”,她和无数抗疫一线的志愿者一样,竭尽全力保护好每一道门、每一个人!她的付出与坚守让她身上的党徽在社区熠熠闪光。
公众服务部副部长于晶得到组织通知,即使家中有生病的母亲,她也毅然决然的主动报名下沉社区。她的爱人是名支援基层的下沉干部,疫情期间也在外地县城工作,夫妻俩都为抗击疫情做贡献。她在文和社区担任卡点组长,每天在为居民出入登记、测温查证时,还在上小学三年级的儿子就在家中自己学习,小小的孩子硬是学会了上网课、线上交作业,没让妈妈操心,独立自主的模样让人心疼。她不仅扛起了家庭重任,也在社区当好抗疫卫士。正是有了许多像于晶这样的党员不顾自己的小家冲上前,为社区、为大家,舍身忘我,为阻击疫情贡献着青春力量,才赢取了现在来之不易的抗疫战果。
从上岗工作到通知回撤,整整志愿服务了24天的科技辅导员刘晓蕾,圆满完成社区的防控防疫工作任务。社区和居民称他们是抗击疫情的逆行者,和所有下沉的党员志愿者一样,他们有着一个共同的特点——不讲条件、毫无怨言、不畏严寒、甘于奉献。 “只要守住每一道门,就能守住一座城”这是刘晓蕾的信念和心声。在工作中,她充分发挥自己平时工作中积累的经验,热心、细致、周到的为居民服务,得到大家的交口称赞。作为一名科普工作者,她积极向居民宣传科普防疫知识,向居民发放防疫手册。她说:“在寒冷中守望温暖,在危难中孕育希望,我们一定能够战胜疫情,我要做的就是当一名合格的‘守门员’”。
“三八节”这天,她们默默坚守在岗位上,没有礼物和鲜花,只有奋战在疫情防控一线的繁忙。但这不仅没有令她们失色,反而肩上的责任、心中的担当,让她们褪去了身上的柔弱,变得更加坚毅和睿智,更为她们增添了动人的华彩和馥郁的芬芳。那一刻,她们就是最美的人,她都在用各自最美的姿态,欢庆自己的节日。像魏宏艳在朋友圈里记录的那样:“这是我度过的最温暖也最有意义的三八妇女节!”她们在2020年的春天里度过了她们一生都十分难忘的节日。张敏说:“惟愿春暖花开时,你我绽放笑颜,共沐春光!”这是我们逾越过寒冬后,守望春天的心愿和心声。坚守在社区的铿锵玫瑰,用责任和使命捍卫防控阵地,践行着共产党员的初心与使命,展现了非凡的巾帼力量。
下沉社区防控疫情,科技馆的党员干部忠实履职尽责、主动担责担难、践行初心使命,让群众感受到了务实“仁爱之心”,忠诚“担当之心”,勇敢“无畏之心”。他们攻坚克难的担当精神,激励着大家继续前行,去赢得疫情防控阻击战的最终胜利。他们无畏艰险的榜样力量,也感召着我们奋力投身复工复业,成为黑龙江省科技馆这艘科普航船前行的巨大动力,开拓科普事业更加广阔的明天。